首 页
下载中心
站内搜索
IT学堂│News center
硬件学堂
软件学堂
网络学堂
最新公告│Announcement
IT外包首选我们的八大理由...
中国劳科院与我公司续签了...
感谢中成航宇与我们公司续...
感谢深圳市城市空间规划建...
 
详细内容
当前位置:首 页 >> IT学堂 >> 详细内容
 
 
详细内容  
 
 
关于Windows 8功能区设计的讨论
发布时间:2012-11-09 | 点击次数:1661
  
 
我们不仅仅应该知道Windows8功能区将会变成什么样,更应该了解Windows 8功能区是如何变化的,为何要变化?不是么?
本文来自Building Windows 8博客,微软Windows部门总裁,Steven Sinofsky(史蒂文·辛诺夫斯基)执笔。通过此文,可以了解Building Windows 8博客中关于Win8功能区设计的“火星四溅”讨论。
下面言归正传,当然,我们也欢迎大家参与到讨论之中;以这种方式迎接即将到来的BUILD大会,是不是更有意义呢?小编奉陪到底;-)
功能区
刚开始我们就预计,复制文件功能的重新设计,会引发相当多的关注与意见参与。因此我们发布了关于 Windows 资源管理器的博文。我们甚至有这样的想法:讨论过程将会是“火星四溅”。对于曾参与过富有争议的博客主题讨论的读者,这一定不陌生。我们暂且不必纠结于 Slashdot 的引荐数量(远远多于其他博文)或博客服务器性能(我们为提高效率而调整了网站布局),而是直接进入主题 - 谈谈设计方案的选择吧。
首先,该机制是产品的组成元素之一。与复制冲突对话框一样,当您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的时候就会发现,双方往往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问题,同时过分强调一些相对次要的问题。让我们还拿电影来打个比方,有时候用来宣传的片花可能会在无意中将话题带离电影本身(甚至目标受众)。好消息是我们获得了很多可供讨论的话题。
我们不再重复第一篇博文中的内容,但我想强调一点,我们确实将许多我们必然会面临的批评纳入了考虑。我们选择了功能区机制,而对于那些不看好该机制的用户,我不得不表示无法同意您的观点。我们确定并已证实,本博客的读者对于功能区的反感最为强烈。根据来自 Windows7博客中某些主题的经验,我们认为那些不喜欢此功能的人会发表高调的评论。这一假设已经获得了证实。
围绕该机制的用户定位曾有过许多争论,探讨该机制究竟适合高级用户还是初学者。曾有人讽刺菜单只适合于初学者(高级用户应使用键盘),所以利用了工具栏对菜单进行了简化。上下文菜单最初是为高级用户设计的快捷方式,但最终获得了广泛的使用。现在,我们听说(并注意到)菜单和工具栏正受到越来越多高级用户的追捧。当然,我们曾尝试整合这些相互独立的机制,以便提供更简单的体验,根据定义,机制的数量越少 UI 表面区域就越小。虽然有许多选项可供选择,但据我们了解,用户对于使用工作区的产品的满意度远高于其他产品,并且该机制的普及程度和接受程度也相对较高。我们也了解到少数人仍然不是非常满意。在引入功能区机制之前的版本中,虽然原因显然有所不同,但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可能无论我们怎么做也无法令所有人皆大欢喜。
对我来说,最有趣的是关于视觉开销的反馈。随着“Metro”的出现,我们开始着手研究如何使用较轻量化的图形处理并减少暴露在外的功能,因为人们希望界面尽可能简约。很显然,我们都喜欢简洁,暴露在外的功能越少表面区域就越小,这意味着我们需要编写、测试和维护的代码就越少。简约不是将功能隐藏起来或让有用的功能变得难以访问。简约是将冗余事项剥离只剩下基本功能。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确实地定义这组功能。我们实施简约原则的做法是避免命令的层叠或功能的隐藏“暗袋”(这些机制本身也会成为概念和代码开销,膨胀不仅来自暴露在外的 UI,也来自 UI 本身),并减少 UI 中的机制数量。通过采取这些措施,我们希望能以一致的方式呈现产品的功能。我们也明白简约并不意味着偷工减料,尤其是读者在反馈中提到希望资源浏览器中增加的功能。
渐进式和层次式呈现的功能是我们曾经采用的方式 — 某些仅可以在键盘上实现、某些仅通过上下文菜单实现、某些通过顶级工具栏实现、某些通过您必须显示/隐藏的工具栏实现、某些通过菜单或子菜单实现等等。除非投入大量时间来适应这些机制,否则任何人都无法很好地掌握它们。当然,如果您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来适应这些机制,则很有可能会公然反对机制的变革。这可能也是产生不满的原因之一。我曾经是 Office 2000“自适应菜单”的强力拥护者,结果证明该功能简直令人崩溃,但这些是对降低复杂性和减少表面区域的审慎尝试。俗话说:失败是成功之母,通过这次教训我深刻意识到“隐藏不等于简化”。
我们还在继续优化组织命令的方式和需要组织的命令内容(映射网络驱动器、PowerShell),以及默认设置和图形处理。我们正在积极地考虑有关这些方面的反馈。打造简洁的用户体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我们还希望确保为人们提供得心应手的工具。正确使用数据对实现这一目标而言至关重要,这同时也能帮助我们避免小样本数据或特例干扰我们的选择。
随着“Metro”的出现,对于某些人来说,Metro 就意味着使用特定颜色和字体的“调色板”,可能还包含一些控件的概念。几张已发布的屏幕截图显示,一些命令集(较为不受青睐)已被去除,但主要的变化是调色板的整体缩减。我们发现相对于某些 Metro 应用程序(如 Zune),竞争产品的使用频率更高,并且任何一种媒体播放器都不需要这些功能(解码器、标签等)。
我们一直都在密切留意此类情况,并尝试整合本论坛中有关 Windows7 整体风格过于暗淡或“苍白”的反馈。事实上,我们已根据通过本博客收到的反馈,向 Windows 7 的原有设计中添加了亮度和像素。我们会继续关注此领域,但是希望避免对整体风格做出“颠覆性调整”,因为许多第三方制造商都倾向于在不通过内置指标或系统设置来获取调色板的情况下模拟 Windows 体验(因此,改变后的风格会显得格格不入)。这一情况引发了对 Metro 风格的讨论。
编辑:北京信诚IT保姆外包部 http://www.xcitbm.com http://www.xcit.com.cn
 
关闭
  友情链接
深圳无线覆盖 广信鸿业 昊瑞尔科技 及好科技 信诺IT服务 北京IT外包 无线覆盖 起秀网络
版权所有:北京信诚众业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010-62075251 400-698-1290 技术支持:010-62365952
地址:北京市北三环中路2号汇鑫祥源大厦328室 京ICP备09096604-3号